受訪專家:
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楊一帆
北京老年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主任醫師 魏立和
日本人力資源專家大冢壽對1萬名50歲以上人群調查發現,他們通常有3個共同的“悔不當初”,造成晚年生活不滿意,包括“50歲后沒有馬上意識到必須有所改變”“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得過且過吧”“沒有思考改善工作模式”。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一帆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各國普遍存在消極等待退休的情況,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晚年生活規劃會發生很大改變,這是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我們認真去考慮和規劃80歲、90歲甚至100歲的生活該怎么過。
退休前后心理落差大
大冢壽調查發現,很多人在50歲時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缺失自我認同感。工作時,單位和職位是自己的“名片”,榮譽、薪資等是個人價值的體現。退休后,很多人感覺失去了“身份”,生活節奏、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社會地位、工資待遇等一系列變化,很容易讓人情緒低落、心情郁悶,進而產生空虛感,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日本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大多數人退休后1~3年內會感到不適,容易心情低落。二是得過且過。調查發現,退休前10年是一個重要門檻。除了少數精英,大多數上班族此時會因升遷機會變少等原因,漸漸失去努力工作的動力,消極等待退休。三是沒有退休后的規劃。盡管知道退休后還有很長一段人生路要走,但很多人對此沒有具體規劃,認為退休后有大把時間一邊休息一邊想。然而調查顯示,許多人退休后悔不當初,認為“要是在工作時或50多歲時先想到這一步就好了”。
“退休是特別大的應激事件。”北京老年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主任醫師魏立和表示,退休前后生活節奏的改變,尤其是心理落差,會讓人變得很敏感,有些人甚至長期精神緊張,引發焦慮、抑郁、幻覺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再加上退休前后是身體的“多事之秋”,認知能力、體力、反應速度等身體功能開始明顯減退,心腦血管、內分泌系統等慢慢出現各種毛病,一旦退休過渡不順暢,對身心健康影響極大。經??梢钥吹?,有的人在工作崗位上生龍活虎、精氣神十足,才退休幾個月就像變了一個人,萎靡不振仿佛蒼老了好幾歲。
50歲開始就要改變
“在這個長壽又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應投入更多精力在退休規劃上。”楊一帆表示,很多人對晚年生活缺乏預見,經驗只來自上一代人,無法為自己這一代人退休后的生活做準備。大冢壽提出,50歲后做到3個改變,才能從容退休,享受美好晚年生活:
找到新的自我認同。50歲開始,應及早了解自己除了工作外還有什么專長與價值。魏立和表示,建立自我認同十分重要。工作時雖然有壓力,但也有升職、加薪、獎金以及同事的認可,精神和物質方面都可以獲得滿足感。但退休后容易無所事事找不到價值感,此時可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興趣愛好建立新的自我認同,例如帶徒弟。
利用退休前的10年時間積極學習。許多“過來人”認為,若能在這期間堅持學習,人生下半場可能會過得截然不同。兩位專家提醒,這段時間尤其要學會3件事。1.學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退休生活創造良好的身體條件。2.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很多人年輕時沒有真正的興趣愛好,過了60歲后,體力難免會下滑,很難有動力從頭培養一些積極的興趣,會覺得電視、手機這種不太費力的事物比較有趣,進而加重“無所事事”感。3.退休前5年,要主動了解自己還缺少哪些晚年生活能力,如營養及用藥知識,通過學習補齊短板。
及早規劃退休后的財富和生活藍圖。楊一帆表示,可以通過對其他老年人退休生活的觀察,以及對自己退休生活的模擬來規劃未來生活。魏立和表示,經濟保障和人際關系也是規劃的重點內容。政府和社會亟需為中老年人提供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專業輔導。退休前1年,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身體狀態等情況對規劃方案進行微調整,不論做何種規劃或準備,都要保持退休前后生活節奏一致,讓退休后的生活銜接更加平順。
一個清單做好退休準備
兩位專家提醒,不論什么時候,應對退休這一應激事件,都要穩得下來,沉得住氣。為了更好的晚年生活,不妨將其劃分為四大重點方面規劃:
關注健康。身心健康是幸福晚年的基本需求。50歲后,身體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因此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重視心理健康,提升積極的人生態度,可學習正念、冥想等,正確看待疾病,學會與之和平共處。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將中醫等醫學知識表面化,不要盲目相信偏方、秘方,更不要輕易給自己診病,有問題應及時就醫。
參與社會。退休后不能懶在家養老。從退休前10年開始,逐漸增加社會事務參與度,如參與社會公益、社區志愿活動等,培養社交能力。退休后,盡量利用人生經驗,和家人、朋友、鄰居、社區一起創造和諧的生活圈。
維持愛的能力、保持高質量友誼。愛自己、愛家庭、保持良好的友誼是豐富老年生活的源泉,也是增進幸福感的關鍵。2018年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溫暖親近的人際關系是良好人生的關鍵??鞓纷栽诘耐诵萆?,不只依靠足夠的財富,還要仰賴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有學者提出,理想的人際關系是,10位朋友中有2~3位已經認識了自己年齡一半的時間(例如,50歲的人,需要有2~3位認識超過了25年的朋友),同時也有2~3位近3年才認識的。當然,拓展朋友圈時要警惕打著社交、旅游等名義銷售理財產品、保健品的“新朋友”,以防上當受騙。
娛樂。退休后要保持追求新鮮事物的心氣兒,包括學習、休閑、興趣等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專家提醒,有些事情在退休前就提早準備,退休后的生活才會順利,如果沒有頭緒,不妨參考以下20項退休準備清單:
1.保證養老居家安全,打造無障礙空間,做好浴室防滑等。
2.若將來行動不便,最好有代步工具可以使用。
3.保證退休后每月收入足夠生活所需。
4.有慢性疾病的人要養成規律用藥的習慣。
5.養成每周至少運動3次的習慣,如跑步、健走等。
6.學習中老年人要注意的營養知識,例如怎樣補充維生素、蛋白質等。
7.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最好能一覺到天亮,白天不會精神不濟。
8.當遇到健康問題時,知道在何處獲得正確的知識。
9.養成定期閱讀或學習的習慣。
10.學習正向思考,遇事保持樂觀。
11.愿意盡一己之力關心社會。
12.培養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如園藝、書法等。
13.學會與家人溝通、相處。
14.定期規劃旅游,充實自己。
15.學習用手機上網、社交。
16.保證每年都結交新朋友。
17.樂意照顧父母或長輩,學會主動關心朋友,并適當給予幫助。
18.定期參與社區、醫院、圖書館等志愿服務。
19.計劃退休后的兼職工作等。
20.計劃退休后要參加的社團活動,通過社團來豐富晚年生活,拓展朋友圈?!緢笥浾?張健
3月28日,本報報道的一篇關于南京小仇先生在健身房首次參加私教課的第二天,因身體不適被醫院診斷為橫紋...
受訪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 季建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醫師 戴幸...
受訪專家: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楊一帆北京老年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主任醫師 魏立...
俄羅斯《消息報》近日援引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選對鬧鐘鈴聲有益健康,選錯鬧鐘鈴聲則有害健康。俄羅斯睡...
醫生,我好像上火了,請給我開些敗火藥。最近我在接診時發現,進入冬季后不少戰友的嘴角出現脫皮、起泡...